理工大學簡介


香港理工大學的歷史可追溯至1937年,由香港官立高級工業學院成立開始,是香港第一所由政府資助、提供專上程度工科教育的院校。在當時院長Mr G. White領導下,學院開辦航海無線電操作、機械工程及建築等課程。



學院於1947年改名為香港工業專門學院,提供全日制及兼讀制課程。1956年,得到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一百萬元的捐款,以及政府斥資和撥地的支持,紅磡校舍的建築工程正式展開,並於1957年由港督葛量洪爵士揭幕,開展了香港工業教育史的新一頁。
 
1965年,鍾士元博士(現為鍾士元爵士)在當年的立法局會議中倡議在港成立一所理工學院。及至1969年5月,有關委員會正式成立,由已故的唐炳源博士擔任主席。

政府其後採納委員會的最後報告,隨着香港理工學院條例於1972年3月24日正式生效,首屆理工學院校董會亦隨之成立,主席為鍾士元博士。當年港督麥理浩爵士應校董會的邀請出任首任榮譽監督;而區懷德先生(Mr Charles Old)則被委任為理工的首位院長。
 
1972年8月1日,香港理工學院(理工)正式成立,1983年,理工推出首五個學士學位課程,並於1986及1989年分別開辦碩士及博士學位課程。
1994年11月25日,理工學院獲大學及理工教育資助委員會頒授自我評審資格,正式取得大學地位,並正名為「香港理工大學」。
 

環球網絡 ‧ 
學術協作

在這全球化的時代,理大積極在世界各地建立網絡,以期進一步推動教育及科研發展,促進學術及文化交流。時至今日,理大在校園國際化方面取得長足的發展,並在中國內地成立多個基地。



院校間合作項目超過1,100項,合作形式包括學生交流、教職員培訓、聯合研究、聯合辦學、合辦國際會議、顧問項目及學生實習等。
 
理大一直致力營造國際化的教學環境,促進學生及學術人員的多元化的發展。為推動大學國際化的發展,理大於二零一零年成立了一個高層次的國際顧問委員會。委員會由學術界、專業界和商界舉足輕重的領袖所組成,就有關策略發展的議題向校方提供意見。




國際應用科技開發協作網 (ISTA)

國際應用科技開發協作網由國內及英、美共24所大學組成,致力將應用科研及專業顧問服務擴展至國際規模,從而惠及各院校及社會。

為促進內地以及全球頂尖學府科研合作的協同效益,ISTA為業界提供多元化、具競爭力的技術、產品及專業顧問服務,藉以推動各行業界別的發展,並同時提升他們與ISTA成員的夥伴關係。



內地網絡

經過多年的努力,理大已在內地建立了強大的發展網絡,包括在杭州、深圳、西安、四川、北京及上海設立了六個發展基地,並與內地大學及機構開辦共23項頒授理大學銜的課程。自1997至2013年,在內地修讀理大課程的畢業生人數已超過7,200人。
 
理大位於深圳的產學研基地於2011年啟用,配合國家發展該區的規劃,為珠三角區域的發展提供重要的支援服務。
 
科研方面,理大與內地機構合作的研究項目約900項。此外,理大每年均舉辦「傑出中國訪問學人計劃」,邀請傑出的內地學者來校訪問及講學,加強理大與他們的聯繫。
 
學生交流計劃

理大全日制學生均有機會參加學生交流計劃,藉以體驗不同文化以及提升語文能力。
 
理大與內地及28個國家及地區逾220所知名大學成立了交換生計劃,其中包括:澳洲、奧地利、比利時、加拿大、丹麥、芬蘭、法國、德國、印度、愛爾蘭、意大利、日本、韓國、紐西蘭、挪威、秘魯、新加坡、西班牙、瑞典、瑞士、泰國、荷蘭、英國及美國。
 
理大為有需要的同學提供的經濟援助,足以支付百分之五十的交通、住宿及生活雜費,確保有志於非本地院校修讀一個學期甚至一個學年的學生均有機會到海外交流。